来,聊个事儿。
你敢信吗?一架号称全球顶尖的反潜巡逻机,在海上转悠了半天,雷达屏幕上终于亮起了激动人心的红点。机组人员紧张又兴奋,一顿操作猛如虎,锁定了“敌方潜艇”,模拟鱼雷嗖地一下就“发射”了出去。
结果呢?
那不是潜艇,是一群恰好路过的海豚。
这事儿发生在印度空军的P-8I反潜机上。这不是段子,是真实发生的尴尬。为啥会这样?机组人员压根就没完全搞懂那套先进的声呐系统该怎么用。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小乌龙,就像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看到了背后那个更惊人的窟窿。
你知道印度空军有多少飞机能随时飞起来吗?
答案是58%。
你没看错,一半多一点。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是75%,也就是说,他们花大价钱买回来的那些宝贝战机,有一半在关键时候可能根本就趴在窝里动弹不了。
更吓人的是另一组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印度空军大大小小的严重事故出了79起。猜猜主要原因是什么?超过六成,都是因为“人为失误”或者“飞机没保养好”。
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
就说他们最宝贝的法国“阵风”战斗机吧,顶级货,花了大价钱的。有一次,一架“阵风”就因为一个米粒大小的液压接头出了问题,直接停飞。
这零件小吧?但印度自己造不了,也修不好。
咋办?等。
等法国原厂把零件寄过来。这一等,就是整整三个月。一架能决定战局的顶尖战机,就因为一个我们可能在五金店都能找到类似玩意儿的小零件,在机库里吃了三个月的灰。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你去他们的备件仓库看看,那才叫一个叹为观止。
俄罗斯的、法国的、美国的、还有他们自己国产的零件,像小山一样堆在一起,很多连个标签都没有。找个零件全靠老师傅的经验和运气,简直跟逛旧货市场没啥两样。给米格-21换涡轮叶片,结果拿了国产的,公差超了标,上去没多久,飞机就掉下来了。
飞机趴窝,根子不只在零件,更在人。
一个飞行员的成长,得从教练机开始吧?印度用的是英国的“鹰”式高级教练机,这飞机在别国飞得好好的,到了印度,水土不服了。
从2008年到现在,摔了超过20架。
这哪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简直快成了“飞行员的坟墓”。新兵蛋子还没学会怎么打仗,就得先学会在随时可能出故障的飞机上怎么活命。
好不容易从教练机上活下来,能飞主力战机了,训练时间又严重不够。
美国和我们的飞行员,一年差不多要飞200个小时以上。印度飞行员呢?120小时,这还得打个对折,因为里面超过60%的时间,都是在飞一些简单的巡航任务,就跟咱们开车上高速一样,没啥技术含量。
这种“新手司机”式的训练,一到真格的时候,立马露馅。
有一次跟巴基斯坦的JF-17搞对抗演习,印度的王牌苏-30MKI飞行员,因为搞不懂自己飞机上复杂的雷达,被人家来来回回“击落”了12次。
脸都不要了。
飞机没人开,开飞机的人也留不住。印度空军长期缺飞行员,编制四十二个中队,常年就三十个出头。为啥?有经验的老鸟飞够年限了,扭头就走。
去哪?去民航啊。
民航客机机长的工资,比在空军里高出一大截,还不用担惊受怕。宝贵的经验就这么流失了,剩下一帮新手,训练跟不上,事故率就高,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死循环。
说到底,这一切的根源,都出在他们的体系上。一个被“买买买”和“造不如买”思想给彻底拖垮的体系。
他们的武器库,简直就是个“联合国”。俄制的飞机,法制的导弹,美制的雷达,再配上自己产的通讯设备。听着挺唬人,真用起来就是一场灾难。
一次演习,俄制的伊尔-78加油机要给国产的“北极星”直升机加油,结果发现俩玩意的通讯频率根本对不上,在天上一个喊东,一个喊西,谁也听不懂谁。
各玩各的,根本捏不到一块儿去。这种“碎片化”的操作,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花了13年,砸了超过800亿美元去买装备,可自己的国产五代机项目,到现在还停在图纸上。好不容易造出来的LCA“光辉”战机,被一线部队嫌弃得不行,发动机推力不够,雷达看得也没别人远。
为啥?因为最核心的发动机,印度自己搞不定。
他们有个项目叫“卡佛里”,从1986年就开始了,砸了200多亿卢比,搞了快30年,就想给自己的飞机安上一颗“印度心”。
结果呢?彻底失败。
推力不够、性能不稳、高空还喘不上气。最后只能低头认输,继续买美国通用电气的发动机。心脏都捏在别人手里,还谈什么自主?
最可笑的是,他们还特别喜欢“自己动手”。跟俄罗斯合作升级苏-30MKI,本来好好的,非要强行塞进去一堆自己产的、根本不兼容的设备。结果直接把人家成熟的火控系统给干扰了,导弹打出去,偏得能飞到姥姥家去。
反观我们当年引进苏-27,是先吃透、再消化,最后自己摸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印度呢,就像一个毛手毛脚的装修队,东墙凿个洞,西墙钉个钉,看起来买的都是好材料,最后把好好的房子弄成了个四处漏风的危房。
先进的战机静静地趴在机库里生锈,经验丰富的飞行员选择远走高飞。
这或许比任何一场空战的失利,都更让人心寒。
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炒股配资行情,股票配资学习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