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行业治理问题时表示,“企业产业的培育可谓千辛万苦,而非理性竞争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可能一夜之间,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所谓非理性竞争,主要是指向近几年我国一些领域出现的“内卷式”竞争现象。历史表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竞争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机制。通过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胜劣汰,能够倒逼企业不断创新,最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
价格竞争是市场中最常见的竞争方式。在一些相对低附加值的领域,部分企业为追求市场占有率会采取价格战方式赢得竞争优势;而在高附加值领域,企业更多依靠技术差异化、品牌构建等非价格竞争方式建立市场优势。需注意的是,当前在我国经济向创新发展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领域的市场竞争逐渐演化成了无序竞争。
这种非理性竞争将让企业陷入不良循环,该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不得不压缩必要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从而换取价格优势。一方面,这种情况会挤压产业链上下游利润空间,不仅影响企业再生产与研发投入,更会影响整个行业发展后劲。另一方面,非理性竞争最终会因为质量问题等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市场对相关商品的信任感下降。从宏观层面看,这种持续的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可能会使相关行业的落后产能挤出先进产能,抑制行业的创新活力,扭曲资源配置效率,导致市场淘汰机制失灵。
毫无疑问,这种非理性竞争不仅会毁掉一个企业、毁掉一个产业,还会影响高质量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正在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重视实体经济,以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新的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实现自主创新并增加中国技术、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份额。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过程,通过制造业升级获取更多利润,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工人、工程师等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变得更加富裕。扩大后的中等收入群体将增加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从而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这种经济循环的关键是创新以及由创新带来的一系列效应。首先是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扩散带动整体生产率的提升,并培育更多新产业;其次是新产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和税收,更多的家庭变得富裕而增加消费,政府有更多收入支撑增加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但是,全面的非理性竞争会影响这一循环关键环节的运作,一些领域的价格战会导致相关行业企业利润普遍过低,将使得制造业和创新无法持续吸引投资,从而让创新驱动失去燃料,同时这也不利于更多家庭增加收入。
治理非理性竞争不仅关乎企业与行业的命运,也决定了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能否不断攀登高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任务能否完成,内部可循环的大国经济能否建立。因此,应从战略高度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公平竞争取代无序竞争,实现高质量发展。
配资股票的合法平台有什么,炒股配资行情,股票配资学习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